牧食记AgriPost.CN 反刍 谋求高质量发展 中国南北方肉牛生产模式现分化

谋求高质量发展 中国南北方肉牛生产模式现分化

我国牛肉产量增速长期不及消费增速,肉牛养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早已成为业界共识。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南北方肉牛产业正各自走上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

在日前于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南方牛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多位报告嘉宾一致认为,过去南方很多地方都是从北方运牛、运草,最终经济效益不佳,只是把环境污染留在了当地。这种“北牛南育,北草南运”的生产模式正越来越难以为继。

“南方应改变观念,要用本地化的资源养本地化的牛,且哪里有草在哪里养牛,有多少草养多少牛,最终赚南方自己的钱,这才是长久之计!”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瞿明仁指出。

瞿明仁

这种“逐水草而居”的理念正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率先提出。他在此次会上亦用数据佐证了南方需要转变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的必要性——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前20省合计达到655万吨,占全国720万吨的91%,其中南方7省(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湖北、广西)产量合计为183万吨,占全国的25.4%。但15年前南方产区的占比就已达到25%左右,意味着这15年间南方肉牛产业始终未取得突破性发展。

要实现南方牛业的长治久安或繁荣昌盛,瞿明仁认为有两条主要的路径:一是树立“牛追草(逐水草而居)和适度规模”的观念,不能超规模化发展;二是要加大本地粗饲料资源开发力度,在品质特性、营养价值和加工储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这与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黄必志的观点不谋而合。黄必志和他的团队正在云南这个南方主要的牛肉产区,也是全国肉牛存栏量最大的省探索肉牛产业的“整县推进”,以在充分考虑资源的前提下,根据科学的评估确定饲养肉牛的数量,同时根据资源状况、饲养肉牛品种现状,为未来区域性改良科学选择改良的终端父本和改良方向,继而为打造地方标准化特色优质产品打好基础。

其总体发展思路包括了粗饲料的本地化饲养品种的一致化,即根据本地能利用的粗饲料资源(包括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副产物)和周边50公里范围内的资源状况确定饲养规模,同时在对当地传统养殖模式彻底摸清楚的前提下,对母牛开展终端父本的统一引进(可以是外血或地方品种),并须对其他品种改良具有排他性。

黄必志

黄必志认为,此模式下的“整县推进”将可彻底改变粗饲料长途运输、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用北方的半头牛(母牛)就建立起南方肉牛养殖新方式,并打造出区域性地方标准化优质产品,真正形成“一县一业”,最终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事实上,瞿明仁指出,南方肉牛发展模式的转变正是源于北方养殖方式和市场观念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夏秋放牧、冬春倾销转为舍饲和高精料育肥,同时不愿卖牛而更愿意卖肉(特别随着中央厨房、预制菜等的兴起),使“牛库”变“肉库”,以赚取更多的钱。

无独有偶,在稍早前召开的内蒙古肉牛产业大会上,作为我国第一大牛肉产区的内蒙古业界就正在谋求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希望未来有实力向世界推介中国牛肉品牌。

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会长李杰指出,要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牛肉消费市场。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牛肉在300万吨左右,这里面既有产品的竞争,也有产业模式的竞争和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的竞争。应采用工农牧相结合的思维来升级我国肉牛产业,包括发展小群体适度规模、形散神聚、内在关联的合作式农场,提倡“就地就近就便、半舍半牧”的养殖方式,有效精准降低成本。

李  杰

其表示,内蒙古肉牛产业要从“数量发展型”向“质量友好型”转变,重点是要根据消费饮食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模式,比如要从肉牛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产品细分、品牌定位等着手发起自我革命与挑战,包括有计划培育中高档肉牛品种,讲好内蒙古的牛肉品牌故事。

李杰透露,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计划未来成立产业技术服务组织,主要为各大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提供更专业的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品牌搭建及养殖与加工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同时将建立起涵盖繁殖管理、营养调控、行情分析、安全追溯等的大数据管理平台

为解决目前肉牛产业各环节融资难、成本高、销售难、风险大等问题,该协会还计划协调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农担、市场形成“鱼水一家亲”的利益共生机制,及协同央企、国企等龙头企业从业务、资本等层面形成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力图既要生产出高品质的肉牛,也要卖出好价值,更要产生好效益。

『版权声明』

未经本号书面许可,谢绝转载

牧食记AgriPost.CN 专注中国农牧食品产业原创报道与决策参考;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谢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联络 editor@agripost.cn

定位为农牧食品企业的第二大脑的“牧食记”由多位具有媒体、市场、咨询等从业背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于2018年底联合创办,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共生,为国内外猪禽牛(肉蛋奶)全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提供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公关传播、品牌营销和决策咨询服务。https://www.agripost.cn/2023/05/01/the-production-modes-of-beef-cattle-in-northern-and-southern-china-are-currently-diverging/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7810309854

邮箱: contact@agripost.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