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逐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以进一步向优质食品供应商转型的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其拟将全资持有的主要从事种猪业务的史记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记生物”)51%股权转让给由后者管理层和员工为主导的持股平台,从而开启一段在中国农牧食品业界乃至各类民营企业中都甚为罕见的管理层收购(MBO)进程。
共分三笔总计10.2亿元的转让价款需在明年一季度内完成全部支付,这也为未来史记的独立上市铺平了道路。此次管理层收购的领军人物、史记生物法定代表人兼总裁李双斌透露,史记在做好自身业务经营的同时,将会持续关注资本市场情况,在满足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择机启动首发上市相关资本运作。
从业务构成来看,史记从天邦剥离的资产主要是遗传核心场、生产核心场、扩繁场和公猪站,而中国资本市场上至今尚无一家以种猪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这个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同名的种猪企业能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历史?
史记何来
1996年,天邦食品在象征着南方原始农耕文明的河姆渡畔(浙江余姚)成立。初期主要从事水产饲料业务的该公司于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3年,天邦在一众饲企中率先布局了养猪,且起点较高——直接收购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艾格菲(Agfeed)的中国养猪业务,从一开始便在借鉴美国的“两点式”生产模式。
次年,天邦又战略投资了全球第二大育种集团法国克里莫旗下的猪育种公司Choice Genetics(CG),持股比例达40.69%,实现了参与CG在不同国家子公司之间的全球联合育种。至今,天邦仍是唯一得以入股知名跨国种猪育种集团的中国猪企(以往更多的是在中国的中外合资公司)。
持续多年的高标准、高投入,天邦已然拥有中国乃至全球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基因产品,而非洲猪瘟疫情的冲击使中国种猪资源的重要性获得了显著的提升。2019年,天邦开始走上独立育种之路,并于2020年初成立史记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创建“史记育种”品牌。
史记生物整合了天邦种猪育种有关的优质资源。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安徽池州和广西贵港拥有两个遗传核心场(前者亦为国家核心育种场),核心群育种规模合计达到4500头。当前史记还在黑龙江尚志投资建设一个3000头的遗传核心场,公司的育种群体规模正在向世界前列迈进。
与此同时,史记在安徽、广西、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建设了7个种猪生产基地(包括生产核心场4个、扩繁场3个),种猪规模44,000余头,以及11个公猪站,公猪站设计总存栏逾6000头。
李双斌告诉《牧食记》,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利用5-10年的时间将育种场、扩繁场和公猪站的存栏分别扩大到2.55万头、5万头和2万头,通过基因传递和扩散服务于中国2亿头生猪生产,“力争在高端种猪行业做到第一名”。
资产评估报告显示,整体估值为20亿元整的史记生物截至基准日2022年4月30日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22.22亿元和6.06亿元。其旗下共有18家全资子公司,除了上述种猪场的运营实体,还包括提供养猪设备和繁殖用品的上海邦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及提供健康检测服务的马鞍山史记动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价值育种
史记的育种工作由国内外知名种猪育种专家、浙江大学傅衍教授领衔,其在天邦战略投资CG之前便参与了对这一项目的考察。
“无论你进入养猪还是育种,首先是要选好品种。”傅教授称,之所以一开始选择同CG合作,除了其悠久的历史和整合了多家优秀育种公司的良好基础,更让人折服的是其突出的生产性能。如彼时同欧美两家主要种猪公司的最佳配种组合开展的对比试验显示,CG品种从断奶到达到130.6公斤的出栏体重仅历时138天(优于另外两家欧美育种公司),全程料肉比为2.47,优于其中的一个品种并与另一个品种的差异不显著。
一家第三方国际种猪公司开展的对比试验还显示,CG品种达到相同出栏体重所需的时间比参与对比的著名英国育种公司及某著名跨国育种公司的缩短了20余天,将其他一众参试品种远远甩在了身后。
傅教授指出,育种归根到底是对基因的选择,即增加优秀基因的频率、减少不良基因的频率,进而起到改进动物生产性能和提升客户盈利能力的作用。其实现途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估计育种值;二是通过基因芯片来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那么大数据来自哪里?除了共享合作伙伴几十年来积累的数据,史记自身也在通过高强度的测定来对比数据和加大选育——仅2019-2021年的种猪测定就超过了6万头。其还通过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在持续收集猪舍环境数据、猪只行为信息等,甚至借助全球最佳管理系统之一的SAP与下游生产系统包括屠宰方面的数据实现了连接。
史记还是应用CT测定技术的全球三家种猪公司之一,并自主开发了CT测定的相应软件,可实现在活体上完成测定瘦肉率、骨率、脂率等,为育种选择提供了极大的准确性。
傅教授透露,史记亦储备了全球领先的基因编辑技术,只待国家政策放开便可落地应用。
其表示,史记的育种除了分品种或品系确定选育目标,还遵循价值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原则,如较少关注体型外貌,而是关注料重比、生长速度、瘦肉量(而非瘦肉率)等。不同品种/群体之间比较的也不是单个性状,而是终端产品的成本和产出价值,遗传进展关注的也是商品猪价值/效益的提高。
数据显示,今年4月史记华南服务中心共出栏商品猪9873头,育肥成活率95%,出栏均重143公斤,育肥完全成本为13.19元/公斤,相对当月销售均价13.4元/公斤已突破亏损线,成功实现盈利。可兹对比的是,至今行业16、18甚至20元/公斤的完全成本仍是常态。
傅教授也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猪育种企业小而多,而要与跨国公司竞争,只有走联合育种之路,但联合的困难重重。现在,专业育种公司和一体化大公司价值育种的时机已成熟,大量的小育种场,包括有些大型养猪企业的核心场(如果其策略上不对育种做大的投入),可定位为生产核心场,通过定期引进优秀公猪的精液来保持遗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