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同业务因所处的行业周期阶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盈亏水平,但新希望六和正通过全产业链价值协同推动公司生产经营持续改善,其相关产业发展有望进入新的阶段。
新希望8月31日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30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作为其核心支柱之一的饲料业务和作为长期转型方向的食品业务的收入增幅均接近10%,但该增长被其肉禽业务和养猪业务的周期性下滑所部分抵消。
利润方面,同样受猪禽产业周期的影响,该公司二季度出现亏损12.61亿元,不过环比一季度减亏达16.19亿元。“随着下半年行情回暖及公司各方面生产经营进一步改善,公司下半年业绩将会迎来明显改善。”新希望指出。
事实上,尽管新希望的四大业务由不同的经营单元运营,但相互之间又有高度的协同性,共同构成了猪禽赛道相关多元化、农牧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格局。
比如,其饲料业务的原料采购可以服务于肉禽业务和养猪业务中配套饲料生产的原料需求,养猪的出栏肥猪中也有一部分会送往自身食品业务中的生猪屠宰厂进行宰杀,肉禽业务和食品业务则在下游共享着许多渠道和客户资源,并共同承载着公司的食品品牌形象。
与大部分农牧企业不同,新希望在养殖的下游环节拥有屠宰加工业务、在养殖的上游环节拥有饲料业务,正好与养殖环节形成对冲。当畜禽价格下行时,屠宰加工业务的原料肉成本也有所下降,其利润空间则会增大;畜禽价格下行同时意味着畜禽养殖量处于高位,也有助于饲料业务盈利增加。饲料业务高周转的特点,还可以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供应。“这样的产业链布局可以适度缓解畜禽价格下行对公司整体的影响。”
据了解,2022年上半年,新希望还依据产业价值链特性,明确和升级了各个产业的战略定位,以加强全产业链价值协同。如其猪产业和禽产业被分别定位为提升利润的核心成长业务和承接食品的重要基础业务,其食品业务则将在中长期成为养殖价值的放大器。
“公司产业链完整度较高,但是过去并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价值,而现在有了坚定的战略目标,将更能有效地运营产业链,更能体现产业链的价值。”新希望执行董事长兼总裁张明贵表示。
饲料业务
最大规模提升议价能力
新希望的饲料业务在国内饲料行业多年保持规模第一,2022年上半年公司内外销饲料销量合计达1334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禽料751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3%,位居全国第一;猪料479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8%,水产料73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7%,均位列全国前三;反刍料23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3%,也处于全国前列。
由于该公司下游还有白羽肉禽与养猪业务,所以其生产的禽料和猪料除向外部市场销售外,也供下游的合同养殖户、内部养殖场使用。而其生产的水产料、反刍料则都是向外部市场销售。
新希望指出,规模是饲料行业最核心竞争要素之一。行业领先的产、销量,广泛覆盖的市场区域,使公司有实力对接处于同等量级的国内外粮商巨头与大型渠道、其他相关行业的领先企业、各级地方政府,利用规模优势带来较强的议价能力、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进而获得领先的原料成本。
新希望的饲料板块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探索商业模式转型升级。一方面,充分利用过去布局的下游产业链基础,积极发展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项目,积极投资与收购食品、销售的相关项目,稳步从饲料企业向养殖、食品企业转型;另一方面,在全行业率先推出了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的“诸事旺”(禽旺、猪旺、鱼旺、牛旺、羊旺)项目,设立养殖培训管理公司或养殖服务公司,促进与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户的直接对接。
肉禽业务
全程管控优化造肉成本
由于国内白羽肉禽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早、成熟度较高,加上白羽肉禽养殖的单批出栏数量较大,通常需要与大规模的工业化屠宰配套。
新希望近年来每年的禽屠宰量都超过7亿只,生产近200万吨禽肉,规模长期高居行业第一位。其首先会宰杀4亿只左右的自身委托代养与一体化自养的商品代鸡鸭,以及传统型合同养殖模式下根据合同约定向农户收购的商品代鸭;此外在一些禽屠宰产能较富余的区域,也会结合市场行情,直接从市场上没有签订养殖合同的农户处灵活收购部分商品代鸡鸭。
而凭借从饲料端(原料质量、采购、营养配方、生产费用)、养殖端(养殖能力、生物安全)到屠宰端(标准化车间、精益生产)的全过程多环节管控,新希望持续优化饲料造肉成本、灵活调控合同投放成本、有效提升产品综合出成,实现了在白羽肉鸡业务领先于北方主要同行、白羽肉鸭业务领先于全国主要同行的成本水平。
鸭副产品上较强的转化能力也帮助其提高了整体产品溢价。如该公司鸭肠的转化率近100%,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鸭血定位高端,其中鲜鸭血持续稳定直供海底捞等大型火锅连锁。公司从2021年开始加大了内部鸭毛烘干加工的比例,肉骨粉等其他副产品转化率及利润近年来也都持续提升。
养猪业务
采购配方发挥联动优势
据介绍,新希望养猪业务的饲料生产和营养配方虽然独立管理,但却与公司饲料产业保持着紧密协同。
首先在饲料原料采购上,其猪产业饲料供应部与总部层面的供应链管理部保持良好的分工与互通,形成总部集采+区域集采的采购模式。大宗与重点原料由总部供应链管理部负责集采,猪产业各子公司则重点负责地产原料。同时在营养配方上,猪产业营养部与饲料BU猪料业务的研发与产品团队也保持紧密交流,及时学习、借鉴外部市场猪料业务中涌现的创新配方做法,不断优化饲料环节的竞争力。
正是在该公司生产、健康、营养等多线路的联动交圈下,合力提升了其养猪生产管理能力,使多方面生产指标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养猪业务的平均PSY达到21.5头,35天受胎率接近91%、受胎分娩率接近86%,窝均活仔数11.4头,窝均断奶数达到10.4头,断奶成本降至434元/头——这较一季度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00元/头左右,意味着将为年底对应批次肥猪贡献近1元/公斤的成本下降空间。
上半年新希望共出栏生猪684.82万头,同比增长53.51%,其中包括肥猪620.71万头,种猪和仔猪64.10万头。其肥猪养殖成本降到了17.5元/公斤,南方区域因受非瘟影响更小,部分的养殖成本已经率先降至16元/公斤,在行业中处于领先。
食品业务
养宰联动促进综合价值
新希望的食品业务包括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和中央厨房预制菜等。2022年上半年,公司屠宰生猪135万头,同比增加93.6%;销售猪肉产品21.80万吨,增长77.2%;销售各类深加工肉制品和预制菜12.98万吨,增幅为6.6%。
在猪屠宰上,由于其目前五家屠宰厂单体规模都相对较大,因此除了会收购体系内养猪场的出栏肥猪用于屠宰,也会从市场上收购其他来源的肥猪;所出产的猪肉,除了直接对外销售,也会有部分继续转化为深加工肉制品。在其下游的肉制品深加工和中央厨房预制菜业务中,所用到的肉类原料,也基本都来自于体系内的猪屠宰或禽屠宰产品。
2022年初,该公司布局于生猪养殖重点区域的山东千喜鹤屠宰厂正式投产,并随着生产负荷率逐步提升初步实现盈利。山东千喜鹤的投产与顺利运行,不仅帮助其生猪屠宰业务量实现接近翻倍的增长,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上游养殖环节的“养宰联动”。山东千喜鹤工厂自身实现了90%的内采率,新希望的生猪屠宰业务整体内采率也提升到了近70%。
该公司指出,“养宰联动”相比外部送宰不仅节省了相关费用,减少了产业链价值损耗,对今后从食品安全、产品可追溯性到特种猪产品开发等多方面能力的构建也有着重大意义。
“全产业链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打造更具安全感的高端食材提供了基础。全产业链还可以根据下游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上游匹配、定制黑猪、无抗猪等特色猪群养殖;全产业链中的养宰联动也可以加强对头、蹄、尾等部位的综合利用,助力实现一头猪的价值最大化。”新希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