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全国猪业数据报告显示,受种母猪存栏指标的剧烈变动影响,2021年中国养猪业的生产成绩总体出现了下降,但随着母猪质量的改善,行业有望在2022年迎来明显的效率提升。
该报告由知名猪场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微猪科技联合包括《牧食记》在内的多家媒体和知识机构共同发布。这也是微猪科技成立以来发布的第6份全国猪业数据年报。
最新年报基于数据的可靠性筛选、统计了全国各地的共195个繁殖场,合计种母猪存栏达到15.6万头,其中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占比约为42%。截至2021年11月,微猪系统管理的母猪已经超过100万头。
统计显示,与过去五年的生产指标平均值对比,2021年中国养猪业出现的一个最明显变化便是种母猪淘汰率的急剧上升,全年达62.3%,其中8月份的淘汰率峰值上到了111.1%,直至10月份才降至常年水平。
资料来源:微猪科技
另一项存栏指标——后备配种占比在2021年则下降了4.2个百分点至31.5%。存栏的异常变化导致了分娩率的降低,如去年全群分娩率为72.63%,较2020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而这又是影响PSY水平的一个主要参数,在不考虑其它参数变动的情况下,分娩率每下降5个百分点将拉低PSY超过1头。
“高淘汰,而且补群减少,对应的可能就是部分种猪场发生了减产甚至是停产。”微猪科技首席数据官黄星星指出。
效率指标方面,返情配种占比与五年平均值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同时窝均木乃伊和窝均死胎数均有所升高。不过2021年的窝均总仔呈现明显的提升,较2020年增加了0.84头/窝至12.30,窝均活仔也提升了0.68头/窝至11.25,带动PSY这一关键性能指标较2020年上升了1.04头至18.57。
而同世界上另一个主要的养猪国——美国的对标来看,尽管起点有差距,但两国的PSY指标近年均呈总体上升的趋势。中国在这期间还经历了几次波动,特别是2020年的PSY下降明显。“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大量的三元母猪参与生产有关系,未来随着三元母猪淘汰出群,总体母猪质量上升,相信在2022年我们会迎来一个明显的效率提升。”黄星星称。
资料来源:微猪科技
其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中美两国养猪业的成绩差距主要是在配种和产仔效率上,这也是未来我们提升空间非常大的点。而在断奶性能特别是哺乳期存活率上,美国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甚至2020年中国一度超过了美国(90.47% vs 84.58%)。
微猪科技还统计了不同规模猪场的繁殖性能情况。结果显示,种母猪存栏小于100头的微小型猪场不管是在配种、产仔还是断奶性能上,成绩均低于全群水平,生产效率优势较差;规模在1000-3999头的场在产仔和断奶成绩上更具优势;500-999头规模场在本次统计中配种分娩率和仔猪哺乳期存活率成绩较好;规模超过4000头的场则产仔成绩最佳。
死淘分析
根据最新年报的统计,2021年种母猪的5周怀孕率合计为87.25%,参照全群分娩率72.63%,意味着超过14.62%的妊娠损失是在妊娠第5周至第17周发生的,并使得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可能会超过35天。
而在妊娠损失类型中,近半由妊娠死淘导致,占到了全部配种数的13.14%。按月份来看,4-8月期间配种的母猪后期妊娠死淘发生率较高,其中最高为6月份22.01%。“结合近期多家猪企发布的2021年生产回顾,这个很有可能是在年中有比较多的母猪淘汰操作导致的。”黄星星认为。
资料来源:微猪科技
从整个种猪群来看,除去前述异常增高的的淘汰率,种母猪的年度死亡率亦达到了7.48%,且月度分布与淘汰率相似。
统计显示,种母猪淘汰离场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不发情,占比达54.48%。真正的老龄淘汰占比仅3.44%。种母猪死亡离场原因则以急性烈性病为首,占比达46.10%。其次为胀气死亡。
此外,种母猪死淘离场平均胎次为1.59胎,其中0胎和1胎母猪占比超过65%,显示当前母猪群的利用情况仍很不足。
种猪进口
黄星星还认为,中美生产成绩的差距主要是受母猪性能的影响,而从源头上看,则是两国遗传育种进展的差距。也因此,中国仍在源源不断地进口国外的优质种猪资源。
微猪旗下的“猪度搜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种猪进口量为21,325头,同比下降32.70%,仍显著高于近年平均每年约1万头的引种量。
资料来源:微猪科技
我国2021年的引种多在上半年入境,且引种企业的地区分布以南方为主,其中近50%的种猪为国内规模排名前20位的企业所引。
丹麦是2021年对华种猪出口的最大赢家,但把时间线拉长到过去14年(2008-2021)来看,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引种来源国,只是近年丹麦大有赶超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