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中国肉类协会联合荷兰肉类协会举办的中欧猪肉产品开发研讨会上,中国肉类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思敏介绍了中国猪肉加工业的发展。
郑思敏称,中国猪肉加工的规模已由1978年的856.3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5340万吨。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长期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
一是热鲜肉多,冷鲜肉少。目前,中国热鲜肉占60%左右,冷鲜肉占20%左右,冻肉占20%左右。除大中城市外,小城市、县镇和广大农村地区还是以热鲜肉为主。
二是生鲜肉多,熟制品少。目前,中国猪肉加工中生鲜肉大约占75%,熟制品约占25%。与2010年相比,2017年猪肉制品增长较快,占比增加了10个百分点。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三是裸肉多,包装肉少。目前,中国猪肉产品中60%左右的热鲜肉是无包装的;还有一部分冷鲜肉、冻肉和熟制品也是无包装的。业内估计包装产品仅占20%左右。
四是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除肉制品中存在着很大比例的低端产品外,在生鲜肉的精细分割方面,与少数先进企业和消费者的要求相比,多数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郑思敏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进一步推动生猪定点屠宰。据介绍,我国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已从2010年的21,647家压缩到2017年的10,413家。到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生猪屠宰量明显上升,同比增长16.71%。
生猪屠宰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则为产品结构优化创造了条件。一方面,规模以上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冷链物流体系扩大冷鲜肉和肉制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带包装的中高端产品的供应。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肉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54.9亿元,同比增长9.69%;利润111.74亿元,同比增长6.39%;出口交货值65.49亿元,同比增长17.2%,表现出良好的效益。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她指出,应进一步丰富肉食品种,如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努力增加冷鲜肉供应;开发生产更多肉制品品种,包括中式肉制品和西式肉制品。同时,需着力提升肉食品质,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标准;以及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