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日前发布报告指出,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带来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该行估计中国的猪肉消费今年以来已经下降了10%-15%。
报告称,中国生猪存栏的损失很难测算,各个机构估计的损失比例在20%至70%不等。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22%——“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最乐观的估计之一”。
在经历3月份的短暂上涨之后,中国4、5月份的生猪和猪肉价格有所波动,这使得人们对实际的生猪存栏规模疑问重重。上述报告认为,价格滞涨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在7月1日开始强制检查之前,冻猪肉仓促出库;二是南方一些新发病的区域加快了生猪出栏。
“不过在我们看来,更可能的解释是消费出现了下降,尽管这很容易被忽视。”荷兰合作银行表示。
该行指出,由于消费者和加工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中国的猪肉消费已有些疲软。农业农村部称2019年前4个月规模屠宰场的生猪屠宰量同比下降了8%,考虑到规模屠宰场所占的份额,这期间中国的屠宰总量应该下降了10%至15%。
“由于猪肉价格一直相对平稳,表明目前的供需平衡相对较好,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消费平均下降了10%至15%。 ”
报告还称,不同渠道的猪肉消费变化差异很大,其中零售渠道对非瘟的影响具有相对的弹性,而B2B渠道(食品加工和餐饮服务)的反应最为强烈。
具体而言,食品加工,尤其是品牌消费食品,可能已经转向进口猪肉或其他动物蛋白如禽肉作为产品原料。在餐饮服务的子类别中,如学校或工厂食堂之类的团餐,以及为大公司提供的现场餐饮,也被认为已经从猪肉转向禽肉和其他动物蛋白。由于鸡胸肉在肉类加工和餐饮服务中被大量使用,其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其中5月份涨幅达44%。
相比之下,食品零售市场的牛肉、羊肉和鸡肉价格增长较为温和,5月份的同比涨幅分别为6%、11%和8%。“这意味着猪肉替代主要发生在B2B渠道,并主要基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荷兰合作银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