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4月15日晚间发布的2021年报显示,其去年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649.54亿元,同比下降13.31%;净亏损134.04亿元,对比2020年盈利74.26亿元。

该公司指出,亏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 1.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同时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公司外购部分猪苗育肥、持续推进种猪优化等因素推高养猪成本,公司肉猪养殖业务深度亏损。
- 2.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摊销股权激励费用。同时,对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
- 3.公司为应对行业低迷期而增加融资,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加。
温氏股份未有透露养猪业务的亏损金额。财报显示其肉猪类产品去年的毛利率为-30.39%,同比下降了60.97个百分点。该公司2021年的肉猪销量达到1321.74万头(含毛猪和鲜品),同比增长38.47%;销售收入271.42亿元,同比下降31.86%。
作为温氏双主业之一的养鸡业务去年则实现了整体盈利。其共销售肉鸡11.01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收入28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6%和23.41%。肉鸡类产品的毛利率为9.00%,较2020年增加了8.62个百分点。

“虽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拉高养殖成本,但公司养鸡业生产成绩连续多月维持公司历史较高水平,整体实现盈利。但公司养鸡业务的盈利仅弥补养猪业务部分亏损。”温氏股份指出。
温氏2021年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约22.28亿元,这超过了其在业绩快报中初步调整的约21亿元,也使其最终的净亏损较业绩快报中的数额略大。
其中种猪减值就有19.07亿元,该公司称主要是由于前期外购种猪成本高、受疫病侵袭影响种猪利用率低等因素,导致账面价值偏高,而经测算的可回收金额少,从而需要计提较大额的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温氏还指出,考虑到猪周期可能还在底部运行较长时间,公司去年将高质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控制在100-110万头,且存栏的能繁母猪胎年龄较小,为后续生产高质量猪苗奠定了良好基础。而随着种猪质量的提高,种猪繁殖性能和生产成绩稳步提高,猪苗成本有望逐步下降。

截至2021年底,温氏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64.10%。其去年开始执行新租赁准则以及发行可转债,分别使负债余额增加60.83亿元、85.31亿元,资产负债率相应提升了约1个、3个百分点。不过其也指出,目前公司货币资金充足,对短期债务有较强的偿还能力,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
展望未来,温氏股份表示,公司将继续扩张发展养猪业,稳步发展养鸡业,加快发展蛋鸡、鸭、乳业、兽药及农牧设备业,打造以鸡、猪双主业为核心,依托资本市场力量构建多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同时,加快推进屠宰、食品加工、生鲜营销产业发展,延伸养殖产业链,促进公司从传统养殖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
具体到2022年,其肉猪(含毛猪和鲜品)销量目标为1800万头左右,肉鸡(含毛鸡、鲜品和熟食)销售目标为同比增长5%左右,并力争2022年肉猪综合成本目标控制在8-8.5元/斤。
温氏还指出,未来在禽流感事件和非洲猪瘟疫情等行业危机影响下,国内限制活禽交易的地域范围将逐步扩大,活猪调运也将向调肉转变;同时,新生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因食品安全问题对溯源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活鸡和活猪销售模式将逐步向“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模式转变,养殖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促使鸡猪产品从养殖场直达到终端。“当前我国生猪和家禽养殖产业链向下游屠宰以及食品加工产业延伸的紧迫性越来越强。”

目前,该公司累计竣工的肉鸡屠宰单班产能达2.85亿只/年,生猪屠宰产能约250万头。
尤其在禽业方面,温氏股份不断推进转型升级,加大禽业屠宰以及预制菜业务发展力度。该公司去年的鲜品鸡销量达1.50亿只,同比增长18.33%;鲜品鸭销量987.86万只,同比增长313.31%。其预制菜产品主要分为熟制菜肴和预制菜肴两大类,包括白切鸡、盐焗鸡和豉油鸡、胡椒猪肚鸡汤等,去年销量共计16,88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