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IC国际畜牧咨询和豆粒网联合承办的“2019全球种猪基因进展未来方向峰会”日前于湖北武汉举行。尽管是首次推出,此项峰会吸引了全球领先的七家种猪企业参与,并分享了各自在猪育种领域的进展或洞见。
“平衡育种”是这些种猪企业提到最多的话题,不仅因为一些遗传性状存在负相关,还因为在生产性能之外,从生产者到监管者、消费者都开始更加关注肉品质量、动物健康、动物福利,乃至环境的可持续性。
非洲猪瘟显然也是猪育种领域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但相比于期待基因编辑之类的新技术培育出抗非瘟的猪种,与会者似有共识,当务之急仍是提升行业的生物安全水平。而非瘟之后,一个具有更好生物安全、更多整合机遇的生猪行业必将能够重振整个产业链的信心。
科普利信:育种可使每头母猪每年增加880元收益
科普利信(Cooperl)集团是法国最大的一体化生猪产业龙头之一。该公司研发中心项目经理Arnaud Buchet博士介绍了育种如何帮助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加收益。按照其测算,育种目标主要涵盖繁殖性能、料肉比、动物福利、无抗养殖,以及肉品加工层面的工艺、感官体验和公共卫生品质,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是使每头母猪每年增加880元人民币。
其中最大的收益仍来自于繁殖性能的改善,这包括高断奶仔猪数、高且均匀的断奶体重,以及母猪的高自主性,即产程短、分娩易、有效乳头多、泌乳能力强,且母猪没有攻击性。Buchet博士称,由于饲料占到养猪生产成本的70%左右,料肉比每降低0.1个百分点,亦可增加250元的收益。另一部分收益则来自屠宰率的提高,这取决于pH值的控制和滴水损失的减少。
托佩克: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抗病力之间实现平衡育种
总部位于荷兰的托佩克(Topigs Norsvin)是全球第二大种猪公司,其在本土之外的加拿大和挪威亦拥有核心场。该公司首席技术官Hans Olijslagers认为,平衡育种的目标应是每一头多生的仔猪都能够实现断奶,而母猪母性能力有助于提升仔猪存活率,是实现产房效率最大化的关键。另一方面,数量多且健壮的仔猪可刺激母猪的泌乳,且它们在后期育肥阶段的性能表现也会更加优异。
而无论在传统健康条件下还是出现严重疫情的情况下,抗病能力的育种均可显著提高盈利能力。Olijslagers先生指出,托佩克提高抗病力的秘诀在于纯繁和杂交综合选育,同时不断研发新的育种工具,如类器官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并在育种体系中加以应用。
海波尔:通过平衡育种实现全系统盈利能力
海波尔(Hypor)是全球最大的动物育种集团——荷兰汉德克斯(Hendrix)的子公司,后者在家禽和水产育种领域亦拥有众多知名品牌。海波尔高级育种学家Patrick Charagu博士指出,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种猪公司,海波尔的育种哲学是“全系统盈利能力”,因性能、成本和收入等指标跟产业链的上下游均有关联。
Charagu博士称,海波尔的育种目标包括盈利能力最大化、提高终端产品质量,以及动物福利。过去育种主要关注父母代性能和终产品性能,而未来“平衡育种”目标下产品质量、健康与福利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他还认为,未来育种将更多地用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加裕:非洲猪瘟将促使杜长大三元猪被用于育种
加拿大加裕(Genesus)是世界上最大的私有育种公司,其只做注册纯种猪且在多个国家拥有杜洛克、大白和长白核心群。公司总裁Jim Long介绍了加裕在母猪和猪只健康、胴体和猪肉品质、应用营养等方面开展的一些研发项目,称这些努力不仅可带来卓越的繁殖力和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还能实现出色的胴体构成,以及优秀的猪肉品质和食用品质。
Long先生还指出,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商品猪场的平均种猪性能将会出现倒退,杜长大三元猪会被用来育种,而随着尖端技术的推动和中国猪业的恢复,商品代养殖企业需要联合起来并加强同种猪公司的合作,以生产可使盈利能力最大化的杜长大猪。
丹育:去年排名前五猪群的平均PSY达到39.8
丹麦丹育种猪公司(Danbred)一直以其高PSY水平闻名于世。据首席基因创新技术官Helle Palmo博士介绍,丹育排名前五猪群的平均PSY在2018年上升到了39.8,其中国客户的生产成绩亦多在30以上,其中一山东猪场的PSY达到了33.2。
Palmo博士亦介绍到了负责且平衡的育种,涵盖经济可行性、效率、环境、可持续性、健壮性、产品质量、动物健康水平、动物福利等。如丹育母系(大白长白)的育种目标中,10%为母系遗传相关性状,70%涉及育肥效率,另有17%和3%分别关乎肉质和健壮性。她还认为,猪群的社会性、以整栏为单位的更多饲养数据、从出生到屠宰的存活率及公猪膻味将是未来育种的研发方向。
美佳:选育主要基于商品猪场的生产性能表现
美佳育种集团(ABG)是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NSR)旗下负责美系种猪国际市场开发的一个项目。NSR全球技术服务副总裁Douglas Newcom博士在武汉峰会上着重介绍了该协会的STAGES种猪测定及育种评估系统,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据介绍,该系统已建立起一个超大型的数据库,涵盖多达1200万头种猪的系谱,最早可追溯至1985年,超过4万窝在中国出生的猪亦被记录在内。Newcom博士指出,STAGES系统的选育主要基于商品猪场的生产性能表现,如生长速度、瘦肉重、饲料转化率等,目的是要为商品代带来最佳的收益,而不是让纯种猪获得最好的下一代。“通过增加使用商品猪杂交数据,可以加快育种改良。”他称。
PIC:中国遗传改良的未来在于增加复杂性并保持平衡
美国PIC公司亚太区产品性能总监David Casey博士指出,中国种猪改良的目标主要涉及繁殖性状、保育/育肥性状和胴体性状,而各性状的改良难易程度不一。如繁殖性状因为其遗传力非常低,只能在后期对母猪测量,且需要同时考虑母本和仔猪两个遗传因素,使得该性状改良较为困难。均衡的遗传选育也至关重要,不然高窝产仔数会导致死亡率问题、高繁殖性能导致脂肪和饲料转化率问题等。为此,PIC选育的繁殖性状会综合考虑总产仔数、死胎、初生重、断奶前存活率、窝断奶重、腿部评分、乳头数、断配间隔等。
Casey博士认为,未来遗传改良需考虑增加更多的复杂性,如成本因素、易于测量和改良、统计学模型、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等,同时保持平衡的选育。“科技会有所帮助,但是需要先在基础方面有所突破。”他称,目前基因组选育已进入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