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在其2018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回应《牧食记》称,非洲猪瘟对公司原有的生产计划有一定的影响,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达到2019年出栏2750万头的目标“难度较大”。
2018年,温氏共销售商品肉猪2229.7万头,同比增长17.1%。而对于2019年的出栏计划,该公司在说明会上的表述是比去年“略有增加”。
根据温氏股份2018年报中的展望,其养猪业今年将结合不同区域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在主产区与主销区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在主销区及猪价较高的区域,适度加快发展步伐;主产区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视区域发展变化情况决定新项目建设进度,保持2019年肉猪销售数量实现稳健增长。
温氏去年还销售商品黄羽肉鸡7.48亿只,同比下降3.48%。其计划2019年肉鸡销售数量增长不低于10%,步入加快增长轨道。
温氏股份总裁严居然在说明会上还透露,2020年开始是公司的第五个五年发展规划,新的规划会对未来五年的鸡、猪出栏量有新的安排,目前该规划仍在制定中。
去年净利下降逾40%
2018年,温氏股份共实现营业收入572.36亿元,同比增加2.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7亿元,同比下降41.38%。
虽然养鸡业务受益市场行情回暖,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但其养猪业务受上半年行业周期性低迷及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年商品肉猪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4.42%,盈利水平亦同比下降——养猪业务收入占到了温氏总收入的60%左右。
温氏称,其去年净利下降还受到摊销股份支付费用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两者分别为3.12亿元和1.08亿元。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温氏预计将从上年同期的盈利逾14亿元转为亏损4.58-4.63亿元,原因是黄羽肉鸡行情出现反转,销售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持续走低,同比下降了14.78%,公司养鸡业务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此外,生猪价格虽然在3月份出现短时间的快速上涨,公司养猪业务开始进入盈利期,但整体还未能完全弥补1-2月产生的亏损。
温氏还提到,公司今年继续全面、系统地开展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加大了一系列安全防控措施的相关投入,成本费用有所增加。“初步测算全年约增加0.5元/斤的成本。”董事会秘书梅锦方在说明会上透露。
“公司+农户”模式升级
温氏股份还在2018年报中提到,“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 生产模式受城镇化、环保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随着城镇化推进,愿意从事畜牧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随着环保压力和土地流转,单一农户(或家庭农场)自身获取适合养殖的土地的难度有所加大。
为应对这些变化,公司正在研究“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的迭代升级,主要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积极推动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养殖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使养殖成为体面、舒适的工作,吸引农村青年回乡创业,成为职业农民。二是探索“公司+养殖小区”模式,由公司、社会资本或政府其中的一方或两到三方,按公司要求建设标准化、高效化养殖小区。建成后,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承包养殖小区的栏舍与公司合作养殖。
温氏称,未来公司将并行发展 “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公司+养殖小区”这两种模式。“养殖小区的资金来源也会多元化。”梅锦方告诉《牧食记》。
加大屠宰业务布局
温氏年报指出,公司去年重启屠宰加工项目,成立了生猪食品发展部,以统筹开展公司生猪屠宰加工业务。期间完成了12家意向合作屠宰企业的前期调研,为下阶段开展屠宰加工业务合作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外,公司成立了3个屠宰项目筹建工作小组,其中一个项目动工建设,另两个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
据了解,今年3月,温氏与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其中包括合资设立由华统控股、温氏参股的生猪屠宰业务公司,在部分区域共同推进生猪屠宰业务合作建设和管理。
今年初,温氏首个建在广东省外的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宣布落户云南曲靖,建成后年可屠宰生猪100万头。此前,其仅在广东中山入股了一小型屠宰场,2018年通过屠宰销售生猪14.24万头。
对于2019年,温氏表示,公司养猪业要做好生猪屠宰加工业务区域布局,制订实施方案与计划并推动落实,加强肉猪生产与屠宰环节的对接,立足产地屠宰,引导原有客户转型升级。同时,加快相关人员的培训、培养和引进,并深入探索与屠宰加工企业合资、合营、控股,或以区域管理公司为单位自建等多种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