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春: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的关键是要避免病毒感染软蜱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在日前举行的《扬翔防非实战纲要》发布会上指出,非洲猪瘟病毒是迄今发现的唯一虫媒DNA病毒,在野猪、软蜱和家猪三大宿主之间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循环,未来根除的关键将是尽量让野猪少感染、让软蜱不感染。
陈焕春认为,非洲猪瘟在欧洲难以根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大量的野猪感染,因此对于正在爆发非瘟疫情的国家,应尽快划定感染区和受威胁区,扑杀感染动物,妥善处理感染性尸体及材料,彻底清洁消毒并进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控制感染区内的猪只流动,避免健康猪与软蜱接触。对于已经发生过非瘟的国家,则主要需避免家猪和野猪等动物与软蜱接触。
据介绍,非洲猪瘟主要是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瘟病毒污染的物品而经口传播或通过昆虫吸血传播,“在2公里以内的短距离范围亦可经空气传播”。陈焕春称,尽管具有超强的体外生存能力,非瘟病毒同样存在“短板”,如宿主相对单一;与古典猪瘟、口蹄疫等相比,其传染性相对较慢、传播效率低;以及不耐高温,怕强酸强碱等。
为此他建议,当实际生产中剖检发现猪只脾脏异常肿大时(这正是非洲猪瘟区别于古典猪瘟等疫病的地方),应果断采取措施,在采样送检的同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将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
陈焕春还指出,中国要汲取俄罗斯在防控非瘟上的教训,如其疫病防控体系相对薄弱,监测系统不完善,导致疫情应对相对滞后;而虽然实行扑杀政策,但补偿不到位,造成农场主不配合(包括隐瞒疫情和私自处置等情况),增加了防控难度。
他对当前我国建立非洲猪瘟生物安全体系给出了详细建议,包括严堵并禁止猪及其制品的走私行为;严格检测饲料、血浆粉、骨粉等饲用品的带毒情况;严格禁止泔水养猪;严格进行人员、车辆、用品等的消毒工作。
此外,应加强各个环节的非瘟病毒PCR检测,如对猪场的死猪要一头不漏地检测,其余检测对象还包括猪场内外的粪尿、污水,屠宰场的生猪、产品、加工场地、污水、冷库,超市等卖肉场地与工具。
“总之,要从养猪场、屠宰场到卖肉市场全链条严格控制非瘟病毒的存在与发病,在养猪业正常生产、猪肉正常供应和病毒有效控制之间实现平衡,如此才能将非瘟疫情彻底消灭。”陈焕春强调。
他还透露,在进一步研究免疫逃逸和免疫抑制机制的基础上,业界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缺失疫苗研发成功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