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目前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七个问题
【编者按】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美猪业研讨会上,中国肉类协会作为主办方之一,其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对非洲猪瘟疫情下的肉类产业发展作了系统阐述,值得业界进一步思考。《牧食记》特将其发言摘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从目前中国肉类产业情况看,有危也有机。除了这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现在也是中国肉类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有几件事情需要做:
第一,整体产业布局。过去讲“南猪北养”,现在生猪不能跨省调运的情况下产业布局怎么办?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性问题。现在政府倡导点对点的闭环管理,哪个可以作为点?标准是什么?(都需要仔细研究)。
第二,完善和制定新时期产业发展政策。最近这段时期,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后,是农业部门出台相关行业政策最频繁的时期。这些政策是否在企业真正落实到位?是否能够符合当前情况下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否需要及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新的政策?比如我们现在异地分割的问题,首先这个证谁出?出检疫证还是出生产许可证?归农业部管还是市场监管总局管?这些跨界管理的问题,下一步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应当向政府提出相关的建议。
第三,构建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养殖业和屠宰加工企业新型关系。我们的屠宰业和养殖业一直以来因为价格的问题,因为“猪周期”的问题吵来吵去,我想现在不能再吵了,大家应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下怎么面对当前的困难,如何构建新型的合作模式,而不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比如双方股份的合作,甚至更亲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强劲的经济链条。
第四,调整企业建设布局和产品设计。我们原来的工厂更多的建在主销区,距离消费城市近,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也低一些。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美国的形式,在种植带发展畜牧业,在畜牧业周边发展屠宰业?这牵扯到企业布局的问题。还有我们的产品下一步怎样发展?中国生鲜肉品牌很少,带包装的很少。如何通过包装形式的改变建设肉类品牌和改变销售模式?这在美国等肉类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但在中国要重新开始,甚至是一个头脑风暴的问题。
第五,发挥社会共治。目前,农业农村部负责屠宰行业管理,商务部负责市场供应,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市场的食品安全,海关总署负责进出口肉类食品安全,在当前时期这几个政府部门也需坐下来共同探讨怎样协调的问题。既要做好疫病的防控,保证食品安全,同时,还要保障市场供应,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事,不是哪个部门单独根据自己局部的情况就可以制定政策的。我想在这个时期,应该发挥好行业协会的相关作用,因为行业协会跟企业接触更紧密,相对更了解现在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需要。
第六,加强科研力量。既要有点,也要有面。不能说今天有非洲猪瘟就只加强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比如我们的饲养成本为什么居高不下?我们的育种技术、饲料技术、养殖技术,包括屠宰加工技术是否有一个新的转变?现在一些小型养殖个体没有能力做真正的研发工作,我们是否可以集中力量为他们提供科研服务和技术支持?我想当下既要考虑针对非洲猪瘟疫情加强科研力量,同时也要全盘考虑,作为肉类产业还有哪些需要在科研方面做一些工作。
第七,构建一个畅通的主流科普宣传平台。现在老百姓的一些生活区域已经挂出牌子不许卖猪肉,甚至有些饭店没有猪肉菜肴,这种过度的恐慌、不科学的宣传,造成了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我们下一步是否有一个针对性的平台,除了主动公开非洲猪瘟疫情,还能把疫情向消费者进行科学、理性的宣传?以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方式做好这些科普宣传,对于保护这个产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