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繁自养毛利率高过牧原,这家猪企正同时试点代养模式
东瑞股份以高毛利率著称,2024年销售生猪87.44万头,销售收入14.48亿元,并试点“公司+农户”代养模式以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该公司预计2025年出栏量达150-160万头,同时计划将完全成本逐步降低至15元/公斤以下。尽管过去几年毛利率表现起伏,东瑞凭借供港活猪业务的优势保持了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通过自育自繁自养的全产业链和扩展屠宰业务不断完善产业布局。
ST天邦2024年减员近四分之一
ST天邦食品2024年员工人数从年初的8600多人降至年底的6500多人,减幅达23.75%。公司养猪业务单元汉世伟积极推行瘦身提质,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生产人效。2024年,公司累计出栏生猪599.16万头,育肥完全成本较年初下降2.79元/公斤。天邦通过成立嗨客猪管家技术服务公司,整合资源提升产能利用率。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6-15.6亿元,较上年扭亏为盈。
温氏养猪业务去年盈利82-84亿元 今年目标出栏3300-3500万头
温氏股份于2024年实现肉猪业务盈利82-84亿元,销售规模达3018.27万头。受益于养殖成本下降、销售规模增长及价格优势,公司单头盈利表现优异。2025年温氏计划出栏3300-3500万头,目标综合成本降至6.5元/斤。尽管肉鸡价格下滑,公司通过成本优化仍实现21-23亿元盈利。同时,其母猪存栏规划将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通过提升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产量。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53%,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50亿元,以支持未来发展。
三年磨一剑 海芯集团推出“史无前‘粒’”系列教槽料新品
海芯集团在海大集团的孵化下,推出了全新“史无前‘粒’”系列乳猪教槽料,旨在通过新理念、新工艺与新营销,解决仔猪早期营养与健康问题,提升养殖效益。依托1700多位硕博研发团队与自主创新工艺,该系列产品实现了动物性原料替代与微囊包被技术的融合,提供更加健康、高效的饲料解决方案,助力中国饲料行业技术创新。
正大集团率先“上车”,养猪业家庭农场会否迎来标准化时代?
随着养猪行业模式变革,“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日益成为大型企业轻资产扩张的重要方式。正大集团联合驷牧集团开发的“五统一”GROW品牌家庭农场,以标准化设计提升资产灵活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受到广泛关注。GROW农场兼具生物安全、环境友好和管理便捷等特点,契合乡村振兴战略,有望推动家庭农场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
双汇预期2025年进口肉类业务量将进一步回升
双汇发展预计2025年与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金额将达73.5亿元,进口肉类业务量有望显著回升。近年来,双汇通过拓展采购渠道和优化库存管理,逐步稳定进口业务。此外,公司通过更名“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强化ESG战略,涵盖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领域,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运营。
支撑两大上市猪企打造全球标杆,这家三方合资种猪场的底气在哪?
神农集团与巨星农牧两大养猪上市企业,通过与PIC合资建立黔南PIC遗传核心场,展现了其全球领先的种猪育种与养殖实力。黔南PIC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聚焦高代次种猪培育,年产菁英后备母猪1万头、公猪3000头。该遗传核心场不仅为股东提供定制化种猪供应,还将成为PIC全球遗传金字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打造全球标杆企业。合作三方强调降低成本、提升遗传效率,并通过文化融合与人才培养,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2024李曼中国大会“最强音”:5元养猪成本如何实现?
2024年第三季度,受益于猪价上涨和养殖成本下降,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迎来业绩增长高峰,部分猪企成本已接近5元/斤。尽管猪价短期回落,嘉吉公司提出“5元养猪成本”挑战目标,旨在通过精准营养技术和管理提升为行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护城河。同时,行业专家强调提高母猪PSY水平和优化育肥阶段管理的重要性,以实现全面降本增效,迎接“微利时代”的挑战。
ST天邦推进重整目标:提升满产率与拓展销售渠道,2025年食品板块预计盈亏平衡
ST天邦正在进行预重整,并计划通过“提升养殖及屠宰满产率”和“拓展销售渠道”双管齐下推动食品板块发展,预计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公司积极发展B端和C端渠道,深加工产品收入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屠宰量同比增20%。尽管食品板块亏损0.46亿元,但重整措施有望改善资金周转和经营效率。此外,公司明确生猪出栏目标,持续优化区域产能布局,并预计通过降低成本和强化管理,在2025年实现更高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