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食记AgriPost.CN 猪业 陈焕春院士:当前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四个关键

陈焕春院士:当前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四个关键

​这是牧食记第 621 篇原创文章 | 字数~1.1K

在7月7日举行的史记育种高端论坛暨史记生物合肥总部开业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作了关于《我国当前猪病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的主题报告,期间其还就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脱稿”谈了几点看法。

陈焕春指出,非洲猪瘟的防控中有四个关键,首先是要尽可能将疫情局限在家猪里面,避免病毒传播给野猪。“如果一旦传到野猪里面,野猪再传到软蜱,到时要消灭非洲猪瘟可能就很困难了。”

他称,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野猪的数量在日益增多,各地对于死亡野猪也要尽可能实行无害化处理。

其认为的第二个关键是在非瘟乃至未来整个猪病的防控中,“生物安全+疫苗免疫”的组合预防才是最佳措施。

陈焕春指出,正是非瘟出现之后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养猪业,但现在大家深有体会的是,很多地方单靠生物安全已快走不下去,因为防控成本太高,有的措施也不是很精准,甚至有些过头的现象。“生物安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但是要精准、可靠。”他称。

另一方面,如果仅有疫苗免疫而忽视生物安全也解决不好疫病问题,如现阶段蓝耳、腹泻和圆环三大疫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已不亚于非洲猪瘟。

而要做好生物安全,相应的诊断技术要不断升级换代,这也是陈焕春认为的做好非瘟防控的第三个关键。“关键的关键生物安全还是要落实到检测上面,不然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投入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陈焕春最后分享了关于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的一些进展。他指出,亚单位疫苗虽然绝对安全,但目前只有70%-80%左右的保护率,且该效果在国内外的研究试验中都差不多;活载体疫苗的载体通常也非常安全,其疫苗效果则仅比亚单位疫苗稍稍高一点;最有效的还是基因缺失疫苗,只是其开发之路可能会比较长。

“国际上长达100多年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制都不成功,正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常规方法。”陈焕春称,现在各国都在尝试基因缺失的方法,其中美国的研究进展最为显著,但基因缺失疫苗存在的安全性风险也是最大的,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需要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严守国门,防止非法非瘟疫苗的流入。

此外,陈焕春透露,国际上已有研究表明生物小分子如多肽类可以有效预防一些细菌、病毒甚至寄生虫性疾病,其团队也曾为“替抗”做了20多年的这方面研究,目前已筛选出一些成分用到非洲猪瘟的预防上,接下来会先后通过P3实验室和野外试验来验证这一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无论是疫苗还是饲料添加剂,我们所说的有效都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预防,二是早期感染有效。真正到了中后期动物的器官系统都已经遭到破坏,那就完全没有办法了。”陈焕春指出。

『版权声明』

未经本号书面许可,谢绝转载

牧食记AgriPost.CN 专注中国农牧食品产业原创报道与决策参考;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谢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联络 editor@agripost.cn

定位为农牧食品企业的第二大脑的“牧食记”由多位具有媒体、市场、咨询等从业背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于2018年底联合创办,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共生,为国内外猪禽牛(肉蛋奶)全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提供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公关传播、品牌营销和决策咨询服务。https://www.agripost.cn/2023/07/11/prof-chen-huanchun-four-key-factors-to-combat-asf-in-china/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7810309854

邮箱: contact@agripost.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