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牧食记第 668 篇原创首发文章 | 字数~2.8K
各家上市猪企最新公布的4月销售数据显示,当月猪价基本都出现了环比上涨,更有一些猪企的售价站上15元/公斤,实现了养猪业务的单月盈利。
多家券商也更加坚定了对于猪业的乐观判断,认为养殖周期拐点临近,可把握板块配置机会。如开源证券指出,2024年猪价淡季不淡,压栏二育滚动入场,叠加南方雨季非瘟或重于常年,猪周期反转逻辑正逐月强化,目前的产能去化将足以支撑大级别周期反转。
长江证券还认为,与前两轮猪周期不同,当前生猪养殖主体负债率创历史新高,再融资环境也有所收紧。在产能扩张受制约的背景下,本轮猪价景气期有望持续更长时间。
那么,作为一季度合计出栏量已占到全国14%以上的前三大养猪企业——牧原、温氏和新希望对此又怎么看?我们或可从其最近举行的业绩交流会或路演活动中略窥一二。
01
牧原股份: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价格将持续回暖
牧原股份在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交流会上指出,随着生猪去产能效果的逐渐显现,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中大猪存栏量和新生仔猪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二季度生猪市场的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当前行业能繁母猪数量已降至合理区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价格将持续回暖,2024年全年猪价水平将好于去年。
据介绍,当前牧原的生猪养殖产能在8000万头/年左右。“结合目前的生产经营规划,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生猪出栏区间为6600-7200万头。”其称。而按照该公司2023年销售生猪近6382万头可计算出,其今年的出栏增长率目标上限接近12.8%,显著高于上年的4.3%实际增长率。
截至4月末,牧原的能繁母猪存栏在320万头左右,较年初增加了约7万头,而其中的近6万头增长发生在4月份。随着受疫病影响的场线在生产上逐步恢复稳定,配种量有所提升,该公司预期后续能繁母猪数量还会有一定增长。
养殖成本方面,牧原2023年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较2022年的15.7元/公斤下降明显。而由于冬季疫病及春节销售的影响,其2024年1-2月的完全成本阶段性上升到了15.8元/公斤,3、4月份则已分别下降至15.1元/公斤和14.8元/公斤——后者与其当月商品猪销售均价基本持平。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希望今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养殖完全成本能够降至14元/公斤以下,全年平均成本目标为14.5元/公斤,降本路径主要是饲料成本的下降和疫病防控等生产管理上的改善。
02
温氏股份:
养猪行业总体将处于弱平衡、低盈利状态
温氏股份在其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业绩解读电话会上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养猪行业可能总体处于弱平衡、低盈利状态,公司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以保证盈利为首要考虑因素,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累计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718万头,同比增加28%。其全年的肉猪销售目标为3000-3300万头,相比2023年增加400-700万头,增幅约14%-26%,这较其2023年的近47%出栏增幅有所放缓。
一季度温氏的能繁母猪存栏基本维持在约155万头,至4月末已略提升至157万头。不过其强调,公司不过分追求种猪的数量,更多追求种猪的质量,通过努力提升母猪群体的各项生产指标,持续提升竞争力。
如4月份温氏的配种分娩率已提升至84%左右,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窝均健仔数提升至11.2;PSY约23;猪苗生产成本降至350元/头左右;上市率92%;料肉比2.63。
温氏还提到,公司现有种猪场竣工产能约4600万头。也就是说,在满产的情况下,假设按照PSY为20测算,目前其种猪场大致可容纳230万头能繁母猪进行生产,由此也可得出其种猪场的产能利用率约在68%左右。相较之下,该公司目前的肉猪有效饲养能力在3500万头左右,不仅低于种猪场产能,也很快将达到满负荷。
随着生产成绩有所提升,温氏部分区域种猪场产苗量增多,仔猪阶段性有所富余。在不影响公司合作农户正常排苗的前提下,该公司允许此类区域单位可以根据产苗量、排苗计划以及市场行情,灵活决策是否外售仔猪。
“目前公司外售仔猪数量较少,公司仍以肉猪育肥销售为主,暂不会将大量外售仔猪作为工作重点。”温氏指出,公司4月份合计外售仔猪约7万头。
温氏一季度的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7.6元/斤左右,季度环比下降了0.5元/斤。其4月份的综合成本进一步降至7.2元/斤左右,月度环比下降0.2元/斤。该公司将成本的下降归功于疫病防控效果显著,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等因素。
温氏还指出,得益于公司肉猪质量较好、高价区产能布局较多等原因,公司产品售价一般好于同行,3月份公司单头肉猪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公司16个养猪区域单位中,有9个已实现盈利。销售简报显示,温氏3、4月份的毛猪销售均价分别达到14.73元/公斤和15.18元/公斤。
03
新希望六和:
5、6 月份业绩继续上行的概率较大
据新希望六和业绩交流会介绍,今年4月份公司在猪价15.13元/公斤的水平上实现了整体单月的盈利。养猪的各类成本也在快速降低,从目前的经营效果和成本下降情况来看,公司此前做的主动调整是很有效的,5、6月份业绩继续上行的概率也比较大。
新希望称,今年一季度业绩压力大一些,主要源于公司对落后场线的主动调整与对应种猪的淘汰,以及部分厂线的技改投入和闲置厂线带来的一些费用。“种猪淘汰从二季度开始就会快速减少,场线改造在9月份也基本可以完成,届时公司会结合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满负荷率与出栏量,‘包袱’和分摊的费用也会快速下降。”
其还称,主动生产管理和被动调整的效果正逐步体现在公司成本下降的过程中。如其正常运营场线的肥猪出栏成本在1月份为15.8元/公斤,2月为16元/公斤左右,3月就降到了15.3元/公斤,4月则到了14.7元/公斤,其中单是苗种成本就降了0.5元左右。“预计今年12月份正常运营场线的肥猪成本可以降到14.2-14.3元/公斤左右。”
生产指标方面,新希望4月份的断奶成本已降至304元/头,同比降低了120元;成活率达到92%,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料肉比降至2.65,同比下降接近0.2。其一季度的PSY水平也同比提高了3头至25左右。
“我们现在以提质量为导向,把成活率、料肉比、转固成本等给做好,以整体降成本、最大程度减亏为目标。今年预计生猪出栏1400-1500万头。”新希望表示。这也意味着其将在2023年1768万头出栏的基础上调减15%-21%。
由于新希望今年一季度做了一些产能上的主动调整,相应地使其能繁母猪规模有所下降,目前大概在72万头左右,较年初降了8万头。“这些(淘汰)产能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区域,主要是一些疫情风险大、高成本的场线。”该公司称,“年内三、四季度能繁会适度增加一点,但不会增加很多,具体取决于到时候的经营判断。”
其还提到,公司运营中种猪场的存栏规模为104万头,未来有需要扩产、增加能繁母猪的话,会优先在这个范围内去增加。“针对其他的种猪场产能,若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交易对手,我们会考虑合作或者处置。”
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新希望建成及在建的种猪场产能按照母猪产床规模约为165万头。其当年即通过与四川兴城集团合作,处置了川渝地区的闲置猪场,涉及约10万头母猪产能。
另据介绍,目前肉猪以放养为主的新希望的育肥产能总规模(含在建和改造部分)约430万头,其中运营产能在230万头左右。随着其自育肥管理水平的提升,未来这部分产能的利用率有望提高到80%。
『版权声明』
未经本号书面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