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食记AgriPost.CN 猪业 猪粪“零排放”?这本实操手册教你如何实现精准还田利用

猪粪“零排放”?这本实操手册教你如何实现精准还田利用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猪粪通常被视为废弃物进行处理,并且越快处理掉越好(同时也希望尽快消除猪粪的臭味)。但作为肥料,猪粪其实很有价值。

实验室检测报告显示,通常1吨猪粪(约1立方米)约含8.5公斤的氮、3.3公斤磷及3.6公斤钾。饲养1000头猪每年可以产生约1588吨猪粪浆,按早前的市场价格计算,这便可以产出价值约16,738美元的氮、磷、钾,更不用说近年来的化肥价格已出现大涨。

除了能节省购买化肥的支出,猪粪还有化肥所不具备的其它优点。如猪粪中富含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降雨入渗与土壤的持水性,有助于减少土壤流失。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而这些微生物有助于分解有机化合物,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使用猪粪代替高耗能的化肥可以减少能源总需求。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也可以提高其固碳能力,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

图片

作为世界第二大养猪国(仅次于中国),美国最初的政策也是强调通过去除氮、磷和有机物质等养分来处理粪便,但这样不仅成本很高,而且降低了处理后粪便的利用价值。

从2003年开始,美国在全国确立了实行猪粪“零排放”标准,即不过度处理粪便,而是通过制定粪肥养分管理计划——列出在哪些农田使用哪些粪肥养分,以及根据所种植的农作物及其预期产量估算粪肥使用量,实现其精准还田利用,从而最大化猪粪的价值。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与不断完善,美国的这套猪粪“零排放”标准开始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以参考或采用。为进一步推动在中国实现科学的粪便还田,美国谷物协会北京代表处近期联合全国畜牧总站组编了《美国猪粪“零排放”还田利用实操手册》。

图片

“建立完备的体系使粪肥还田,可以帮助中国实现畜牧业与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畜牧业饲料原料的供应商,美国谷物协会的玉米、高粱与大麦农场主会员们都愿意协助中国实现上述目标,也期待和中国业界同仁分享我们实现上述目标的经验。”美国谷物协会表示。

该手册列举了七个例子用于说明一家典型的生猪养殖场如何计算猪粪施肥量以实现零排放,包括给出了针对单季玉米和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两种种植方式下的施肥量,这正分别是中国东北和华北平原的主要种植方式。

手册亦介绍了美国三个州的不同猪场“零排放”还田利用案例,并着重说明了在中国推广粪肥还田的注意事项。

主要问题与注意事项

尽管在化肥问世之前,粪肥在中国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要让农民大量回归使用粪肥还需要一些时日。美国谷物协会认为,猪粪在提高作物产量与改善土壤方面的优越性并不能在短短—年的时间里体现出来,通常需要好几年时间且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其优越性才可以与化肥相比较明显。

此外,通常情况下与使用化肥相比,使用猪粪时施肥量没那么精确,作物产量会受到相应影响,进而会打击农民使用猪粪的积极性。但如果可以准确地测量猪粪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然后匹配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那么就可以增加施肥的精确性。

图片

农民不积极使用猪粪施肥的另一个显著原因是施肥时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且体验不好,这在使用粪浆时尤甚。在美国,则是通过配套使用专为粪浆设计的运输和施肥设备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地还兴起了一批公司(承包商)向农民提供猪粪施肥服务,这些定制化施肥公司通常使用管道将猪粪运输到农田,有些管道甚至可以长达几公里。

过去对于将猪粪直接留置在耕地表面的做法司空见惯。而如今,或是先将猪粪施于土地表面,然后通过地表浅耕使猪粪与土壤混合;或是直接使用机械将猪粪埋入土壤。后一种方式既减少了施肥过程中氮的流失,也大大降低了猪粪气味的扩散,甚至很难根据气味判断农田里最近是否用了猪粪施肥。其同时也减少了地表径流,特别是在施粪之后紧接着出现降雨时。

《实操手册》称,中国农民的家庭耕地面积虽小,但这不应阻碍实现机械化还田。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就是中国小麦收割的机械化。“实际上,小型的施肥机有可能比目前美国广泛使用的大型机械更好。因猪粪浆非常重,使用大型设备运输大量的粪浆至农田会压实耕地,对耕地造成损害,除非使用特殊的施肥方式才可以避免这种问题。而小型机械运输的猪粪量较少,重量轻,从而降低了破坏耕地的风险。”

图片

此外,擅长种植庄稼的农民并不一定擅长制定详细的《粪肥养分管理计划》并用于还田。此种方案必须考虑农田土壤中原有的各种养分含量、土壤类型、农田排水、周围淡水水系,以及种植方式、作物养分需求和猪粪的养分含量等。如同定制化施肥公司的兴起一样,环境咨询专家在美国农村也逐渐盛行起来。这些咨询专家通常都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并且收入不菲,选择留在了农村生活。

美国谷物协会指出,中国目前正致力于吸引大学生回流农村,并给予不错的待遇,大力发展定制化猪粪还田服务行业正好可以实现上面的目标。

“围绕猪粪价值的科学评估、管理与应用,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产业。这在美国已实现,中国没有理由不会形成这样的产业。”该协会认为,“事实上,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户耕地面积较小,在中国建立这样的产业比美国更为合适。”

在《牧食记》公众号后台留言登记,

可获赠《实操手册》一本。

限前50位读者

牧食记AgriPost.CN 专注中国农牧食品产业原创报道与决策参考;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谢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联络 editor@agripost.cn

定位为农牧食品企业的第二大脑的“牧食记”由多位具有媒体、市场、咨询等从业背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于2018年底联合创办,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共生,为国内外猪禽牛(肉蛋奶)全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提供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公关传播、品牌营销和决策咨询服务。https://www.agripost.cn/2022/03/04/pig-manure-zero-emissions-does-this-manual-teach-you-how-to-achieve-accurate-return-to-the-fiel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7810309854

邮箱: contact@agripost.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