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下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通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确诊感染非洲猪瘟,这也是我国的首例非瘟疫情。自此,这一幽灵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江南北,严重冲击着中国的生猪乃至整个肉类产业,市场供不应求的特征日趋明显。
猪肉减产造成的缺口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肉类进口的增加,进而加剧了全球肉类市场供求的不平衡,原有的贸易格局被打破,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即指出,虽然中国猪肉价格开始走高,世界其他主要生产国的反应却是趋于谨慎。
在亚洲,非瘟正快速向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蔓延,朝鲜也在近期曝出新的疫情,周边国家均面临较高的风险。基于此,荷兰合作银行判断,所有的亚洲国家年内均将受到非瘟的冲击,其中越南的猪肉产量今年或下降15%-20%。
欧洲仍面临非瘟不断暴发的挑战,不过主要是在野猪身上。尤其在波罗的海各国和波兰东部,非瘟已在野猪之间广泛蔓延,而罗马尼亚的家猪也受到了感染。另一方面,比利时凭借严格的监测和捕杀规程,在非瘟防控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荷兰合作银行认为,疫情对全球肉类生产的影响将持续至少五年。尤其在中国,猪肉产量需历时五年以上才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而补栏的挑战包括缺乏疫病防控的解决方案以及高投入所需的资金。从长远来看,土地和环保亦是中国生产商需要逾越的一道高坎。
多因素影响全球贸易
中国史无前例的肉类供应短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全球贸易流向。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市场,中国对欧洲国家变得日益重要。今年前五个月,欧盟对华出口同比增长了41%。市场投机已造成了国际价格的波动,而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将促使传统猪肉进口国,如墨西哥、日本和韩国,积极加入争取猪肉供应的竞争,从而进一步抬高长期成本。
除了非瘟疫情,其他一些因素也在影响贸易流向,市场准入和贸易政策的改变是其中主要的推动力量。巴西的出口在增长,不仅受中国需求驱动,也与其重返俄罗斯市场有关。另一方面,出于对潜在非瘟污染的担忧,菲律宾已暂停从越南、柬埔寨、日本和德国进口猪肉。据称该国还有近五个月的猪肉储备,这些储备够其支撑从所有的高风险国家暂停进口两个月。
其他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仍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荷兰合作银行认为,中国取消部分进口美国猪肉关税的可能性在上升。而这一旦发生,全球贸易格局又将再次改变。
虽然全球贸易量在不断增长,许多出口国的猪肉生产商仍很谨慎,宁愿围观一旁而非迈出实质性的扩张步伐。如此一来,除美国外的其余国家猪肉产量均未见增长,2020年的全球市场预计将供应更紧、价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