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食记AgriPost.CN 猪业 非洲猪瘟这一年:“人造肉”的机会来了吗?

非洲猪瘟这一年:“人造肉”的机会来了吗?

非洲猪瘟疫情给中国带来的猪肉减产使“替代肉类”越来越多地为市场所提及,除了传统的家禽、牛羊乃至水产,“人造肉”似乎也成了其中的一个赢家。

特别是今年5月美国“人造肉”企业Beyond Meat登陆资本市场并大涨,使这一存在多年的概念突然成了新的风口,连带中国股市上毫无关系的大豆种子和加工企业也跟着“起飞”——与停留在实验室或少量商用阶段的细胞培养肉相比,基于豌豆蛋白的植物肉是目前主要的应用方向。

8月份以来,此类“人造肉”的市场热度更是有增无减。麦当劳在全球的主要肉类供应商美国福喜集团(OSI)宣布将为另一家知名“人造肉”企业Impossible Foods生产汉堡产品,此前该产品已在汉堡王餐厅上市。连锁三明治餐厅赛百味也将开始试用Beyond Meat的产品。

在巴西,继JBS于5月份推出植物肉汉堡后,另一全球肉类巨头Marfrig亦宣布加入这一阵营,其合作方为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

与欧美市场的大张旗鼓有所不同,中国目前在“人造肉”这一赛道上似乎还有些静悄悄。毕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对于“人造”的概念始终讳莫如深,而且不同于主要满足宗教需要并依赖烹饪手法的中国传统素肉,植物肉在风味、颜色、质构等方面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如Impossible Foods就在尝试用基因编辑酵母量产血红素,进而制造同真肉一样的颜色和香味。

那么,猪肉的短缺能否加快中国的“人造肉”应用进程?或者说,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肉类会因此最终消亡吗?

世界著名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Nielsen)认为,植物肉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肉类,很大程度上源于“弹性素食主义”(flexitarian)这一概念的兴起。

尼尔森指出,正如许多最新的饮食时尚所预期的那样,今后和未来的蛋白消费将更多地由“和”而不是“或”来定义。事实上,只有大约5%的美国家庭是素食者,其余95%都是杂食者。此外,近60%的美国消费者认为,动物源和植物源食物的饮食平衡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98%)的“人造肉”买家都会购买传统肉类,而且他们在这上面的花费更多(486美元/年)。

而传统肉类之所以强大而富有弹性,部分原因在于其相对的价格承受能力。在美国,每克鸡肉、猪肉和火鸡的成本至多为2美分,远低于植物肉的10美分、坚果的13美分和营养棒的20美分。

但尼尔森认为,这不仅关乎成本,规模才是真正的推动力。去年美国的肉类销售额达到了950亿美元,相比之下肉类替代品的销售额不到9亿美元。便利也是传统肉类的一个积极因素,因为熟食店仍然是一个强大而可靠的增长引擎,为消费者创造了方便快捷的用餐解决方案。虽然肉类熟食仅占肉类总销量的17%,但其销售额的占比达到了31%。

“对于品牌和零售商来说,拥有多元化的视角是种筹码,因为各种顾客价值和需求状态的增长是不同的。”尼尔森指出,“考虑到消费者的‘不忠诚’是种新常态,只有创新和独特的产品应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钱包。”

牧食记AgriPost.CN 专注中国农牧食品产业原创报道与决策参考;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谢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联络 editor@agripost.cn

定位为农牧食品企业的第二大脑的“牧食记”由多位具有媒体、市场、咨询等从业背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于2018年底联合创办,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共生,为国内外猪禽牛(肉蛋奶)全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提供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公关传播、品牌营销和决策咨询服务。https://www.agripost.cn/2021/08/23/a-year-of-african-swine-fever-is-there-an-opportunity-for-artificial-meat/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7810309854

邮箱: contact@agripost.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