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牧食记第 756 篇原创首发文章 | 字数~2.3K
我国生猪产业自今年5月底以来开启的产能调控正在不断加码。在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的轮番约谈或会议要求下,“半年内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2026年头部企业出栏同比减10%” 等政策要求可谓力度空前。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谋求以量换价、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郑新平看来,由于前几年非瘟疫情的倒逼,养猪行业整体的生产成绩正在快速提升中,能繁母猪调减100万头还远未够。未来随着养猪成绩的持续提升,我国能繁存栏规模仍有待进一步的调控。

作为深耕母猪营养与后代健康的研究学者,四川农业大学车炼强教授亦认为,我国生猪产能尚有30%左右的调减空间——未来在充分挖掘生产性能的基础上,推算可得2600万头或是全国能繁母猪较为合理的存栏规模。
显然,无论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产能调控,养猪行业都需要“基因+营养+健康”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来实现“少而精”的高效生产。而单就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营养板块而言,提高单头母猪的产出效率将成为未来这一“赛道”PK的关键所在。

为保障母猪的高效产出,一项名为《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配合饲料》的团体标准(T/CFIAS1005-2025)已在近日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这一由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及其他四家行业知名企业共同制定的新团标为新时期我国母猪料的开发建立了统一、科学的技术标杆。
难满足新需求的旧标准
据悉,在此之前,业内现行有效的标准为国家粮食部门于1992年制定的《后备母猪、妊娠猪、哺乳母猪、种公猪配合饲料》(LS/T3401-1992)。受当时生猪产业的生产水平、育种技术与营养研究水平所限,其规定的营养指标、原料要求等内容已难以满足当下母猪生产的实际营养需要。
正因为此,国内饲料养殖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则是“各显神通”——有参考美国NRC《猪营养需要》标准的,有参考各品牌种猪公司的推荐营养值的。而上一版NRC标准的修订还是在2012年,各种猪公司的推荐营养值也往往受养殖规模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生产性能有所差异。

Thierry

车炼强
曾就职于欧洲领先的一体化养猪集团科普利信(Cooperl)近30年、现为嘉吉全球技术总监的Thierry博士就坦言,在考虑母猪营养需求时不仅仅要考虑品种的差异,猪只的体况及其在农场的表现型往往才是决定母猪营养精准与否的更重要因素。
同时作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母猪营养与管理岗位科学家的车炼强亦提到,一份采集自60多家头部饲料和养殖企业、检测指标多达1800+项的样本调研表明了当前我国母猪料产品的良莠不齐。在他看来,相比仔猪和生长育肥猪,对生猪产能的发挥负有决定作用的母猪更为值得关注,行业亟待规范母猪料品质的新标准。
集全球智慧的本土创新
作为中国母猪料市场的积极和重要参与者,嘉吉于2022年开始牵头起草此项母猪料新团标。标准起草参加单位除新希望、安佑等知名动物营养公司外,还包括四川农业大学以及两家嘉吉战略合作伙伴——长荣农科和PIC,以强强联合共同助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嘉吉中国猪料业务战略市场与技术总监康峰指出,除了坐拥庞大的全球饲料原料数据库,科研实力是嘉吉得以牵头编制新标准的基础所在。其成果正是嘉吉动物营养与健康深耕全球技术资源、并将之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康 峰
如2023年嘉吉即联合长荣农科在山西运城启用了其位于亚洲的首个全球创新中心(GIC)。该中心拥有2400头母猪,每年将有超过140个动物试验在这里进行,研发规模居嘉吉全球六大创新中心之首。
事实上,嘉吉动物营养与健康在母猪料的研发上孜孜以求多年。从母猪2.0到超级母猪,再到专门针对高产母猪的“多金系列”解决方案,该公司在不断升级技术的同时,辅之以嘉吉营养体系、原料检测等配套服务进行配方优化,多维度帮助行业提高母猪PSY、MSY水平。据透露,嘉吉今年11月份还将上市历时三年研发的、直击高产母猪痛点的全阶段综合解决方案Start Right(优启)。
“嘉吉秉承开放的心态,愿意将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国内饲料企业、养殖场分享,以期共同推动母猪饲料和养殖进步。”新团标的第一起草人、嘉吉中国猪料技术应用总监郭鹏飞博士介绍称,新版的编制基于大量调研和检测,充分考虑国情并结合了母猪品种、原料特性、营养价值、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行业趋势等多方面因素。

郭鹏飞
(资料图)

赵君梅
“精准、高效”则是嘉吉全球猪料研发专家赵君梅博士认为的本次标准更新的亮点所在。她举例称,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由是老标准所提倡的“高蛋白”在新标准中被“可消化氨基酸”所取代。此外,不同阶段的母猪营养需求各异(如后备母猪更应着重骨骼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因此新标准在营养指标上也进行了精细化区分,以更好地支撑“分阶段饲喂”的科学养殖模式。
新标准应用的最佳实践
如果说能繁母猪的“数量调控”是通过政策驱动产能优化,饲料精准营养技术则是通过“练内功”来实现“质量提升”,从而真正促进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郑新平
作为嘉吉多年的深度战略合作伙伴,郑新平经营的福建省箬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仁不让成为新版母猪料团标落地应用的早期“体验官”。其实际生产也交出了一份相当亮丽的成绩答卷:PSY水平普遍在30以上,高的已经超过36,在全行业遥遥领先。
在郑新平看来,母猪料新团标的出台结束了以往饲料企业在营养指标上各自为政的乱象,“今后母猪料总体品质、营养水平肯定会有更大的提升,因为有了最基础的依据(标准)。”
其指出,在饲料研发配制中,母猪料团标就好比阅兵仪式中的“标兵”,用于定位、划定营养指标范围。具体到特定猪种的营养需要时,也应以“标兵”划定的范围作为参考,确保饲料满足营养需求而不浪费。

为保证充分的精准营养,郑新平还提倡养猪场的品种与饲料双双保持统一。如箬溪从一开始便是采用“PIC种猪+嘉吉饲料”的黄金组合,再辅以其自有的南星动保服务,从而成功打造出了一个为业界所称道的“三位一体”健康养猪体系,实现了专业分工、合作共赢。
牧食记AgriPost.CN 专注中国农牧食品产业原创报道与决策参考;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谢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请联络我们。
定位为农牧食品企业的第二大脑的“牧食记”由多位具有媒体、市场、咨询等从业背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于2018年底联合创办,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共生,为国内外猪禽牛(肉蛋奶)全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提供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公关传播、品牌营销和决策咨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