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牧食记第 757 篇原创首发文章 | 字数~1.9K
圣农发展10月22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47.06亿元,同比增长6.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9亿元,同比增长202.82%。
除了在报告期内完成对太阳谷的控股合并继而新增部分利润,圣农将业绩的增长主要归因于:一方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产品价格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另一方面成本端优势进一步巩固,夯实了公司的盈利基础。

据介绍,2025年1-9月,圣农各板块销量稳健增长,深加工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同时,其坚定推进全渠道策略,逆势扩大市场份额并实现了高价值渠道占比的稳步提升,其中C端零售渠道同比增长超30%,出口渠道同比增长超40%,以及餐饮渠道各板块亦实现较快增长。
另一方面,该公司的新一代自研种鸡“圣泽901Plus”在料肉比等关键指标上持续优化,在公司内部的自用比例也不断提升,带动其成本持续下行,叠加公司持续推进经营管理的精益化,圣农2025年1-9月的综合造肉成本同比下行。
该公司曾在2025半年报交流会中透露,其上半年的综合造肉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超10%,C端渠道的收入占比则提升到了约15%。

“C端增速快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一个结果。我们抓住市场的变化趋势,在内容电商、会员店、零食店等赛道全布局,加上公司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以及对市场口味趋势的抓取,达成了年初的预期目标。”圣农指出。
从养殖龙头到食品巨头
在近日于江苏昆山举行的2025肉禽产业发展大会上,圣农发展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廖俊杰系统阐述了该公司如何从养殖龙头到食品巨头的转型历程。
廖俊杰称,历经40余年的发展,圣农建立了全球最完整配套的白羽肉鸡“自育-自繁-自养-自宰-深加工”全产业链。公司现拥有一体化肉鸡养殖产能近8亿羽,熟食年产能超过50万吨,一体化规模居全球第一。

廖俊杰
而圣农的规模扩张主要是在其2009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有了资本市场的依托之后——从2009年到2017年,该公司的养殖产能从5000万羽增长到了5亿羽,完成了一家白鸡养殖龙头的锻造。
廖俊杰提到,白鸡行业在2011年到达一轮周期的高点后,便开启了长达七八年的“寒冬”,整个行业苦不堪言。圣农在此期间则坚持逆势扩张,直至迎来新一轮的周期。“从中也可以看出,对企业来说,选对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他称。
接下来圣农开始发力食品业务。其先是在2017年将集团的深加工板块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同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先后建立了12座食品加工厂。2024年,该公司的食品收入突破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

在发展食品业务的同时,其也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管理,以实现单位造肉成本的最低。“让企业有利润也是做熟食的一个根本,如此企业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去开拓渠道和投入研发——不仅要开发出符合消费者偏好的一些产品,更重要的是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大规模生产。”廖俊杰认为。
他特别指出,圣农这么些年成本的一个下行,最大的功劳便是来自公司自主研发的种鸡:2021年上市的“圣泽901”以及最新一代的“圣泽901Plus”。一方面,有了自主种源后可以做到生产计划的自主可控,继而通过产业链的满负荷乃至超负荷将生产成本摊到最低;另一方面,种鸡的性能在持续提升,能够源源不断地降低养殖成本。
就在2025肉禽产业发展大会的白羽肉鸡分论坛上,圣农集团旗下负责育种业务的福建圣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罗平涛介绍到,圣农(政和基地)平养肉鸡生产成绩显示,截止到2025年9月,其出栏日龄已由2021年的38.80天下降到了36.39天,成活率由94.3%提高至95.87%,料肉比由1.627降至1.507。

罗平涛
廖俊杰亦强调,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而可防、可控、可追溯是圣农产业链最大的一个特色,也是圣农始终坚持全产业链布局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该公司还在去年完成了全链条的数字化建设。
对于市场销售,廖俊杰认为首先要有思想的转变,即从原先单纯的“卖产品”到“创价值”,通过挖掘客户痛点需求,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他举例称,圣农在服务客户时,除了传统的销售和研发,还会加入市场部,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市场部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客户挖掘他们所需的各种信息,如餐饮行业的开店数量、客单价等实时动态,各类食材在餐饮中的使用占比,终端零售市场的高增长赛道机会,等等。

C端销售则需契合消费场景,提供相对应的鸡肉形态,因此需从用户视角出发,抓住结构性场景机会。毕竟无论家内消费还是家外消费,这一客户群体基本稳定,只是会有场景切换、此消彼长。
廖俊杰透露,截至目前,圣农深加工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接近50%,C端、餐饮等高价值渠道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60%——C端去年实现了20亿元左右的营业额,今年有望达到30亿元。
他最后总结道,圣农正是以“全产业链”为基石,以“种源自主”和“成本控制”为护城河,通过“全渠道布局”驱动B、C端增长,最终成功实现从农牧企业到食品企业的战略跃升。
牧食记AgriPost.CN 专注中国农牧食品产业原创报道与决策参考;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谢绝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请联络我们。
定位为农牧食品企业的第二大脑的“牧食记”由多位具有媒体、市场、咨询等从业背景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于2018年底联合创办,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共生,为国内外猪禽牛(肉蛋奶)全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提供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公关传播、品牌营销和决策咨询服务。

